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系列教程 > 大师之路

最新发布

(9-6):渐变/油漆桶
(9-6):渐变/油漆桶

渐变工具的作用是产生逐渐变化的色彩,在设计中经常使用到色彩渐变,而这也是我们后面进行网页设计时必须使用的。色彩渐变可以通过渐变工具来使用,也可以在图层样式中使用,后者使用的机会更多一些。0921Photoshop本身已经提供了多种渐变的设定,使用渐变工具后在公共栏中点击如下左图红色箭头所示处,就会出现渐变设定列表,从中选择一个“红色、绿色”的设定(如果没有找到可复位渐变),选择后可在渐变缩览图中看到大致效果,如下左图所示。右方有一排按钮是渐变样式的选择,先选择第一种线形渐变,然后新建一个图像并在其中拖拉,松手后即可完成。效果如下右图。这是最简单的渐变,我们看到了一种从红色过渡到绿色的效果。 0922注意创建渐变时候拖拉的线条,那线条的长度代表了颜色渐变的范围。那么在上右图中看起来我们只是拖拉了一段距离,并没有充满画面,但之后产生的渐变却充满了画面。这与我们所说的“线条的长度代表了颜色渐变的范围”不是相抵触吗?除非有选区或蒙版存在,否则渐变一定是充满全画面的。也就是说无论线条有没有充满画面,产生的渐变都将充满画面。而定义渐变的线条代表颜色从红到绿的“变化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前和之后的,都将以单色填补。我们可以通过例子来说明。如下图,在画面中拖拉一小段的水平(按住SHIFT可保持45°整数倍的角度,包括水平、垂直)渐变线,产生了渐变效果(为了方便参照在图中放置了渐变定义线)。此时打开信息调板〖F8〗,用鼠标在图像中横向移动,同时观察信息调板中的颜色读数。就会发现,在渐变条范围之内移动时,颜色读数不断变化。而在渐变条范围之外移动则读数固定不变。这说明在渐变条之内存在很多色彩,而在渐变条之外只存在单一色彩,渐变条红色端之外就是固定的红色,绿色端之外就是固定的绿色。渐变是有方向的,向不同的方向拖拉渐变线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分布。比如下图从左往右拖拉产生左红右绿的效果,而如果从右往左拖拉渐变线就会产生左绿右红的效果。为了之后的内容讲解方便,我们将渐变线的两个端点称为起点(鼠标按下处)和终点(鼠标松开处),观察上右图结合大家实际操作会看到,渐变线上起点为实线的十字标,终点为虚线的十字标。而颜色也分为起点色和终点色。那么之前我们试图向大家解释渐变范围的语言就可以转换为:在渐变起点与终点之间是逐渐变化的各种色彩。在起点之外由单一的起点色填充,在终点之外由单一的终点色填充。下面我们示范一下其他各种渐变样式的效果。0923首先是径向渐变,它是将起点作为圆心,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半径,将颜色以圆形分布(下图白色圆圈之内)。半径之外的部分用终点色填充(下图白色圆圈之外)。颜色在每条半径方向上各不相同,但在每个同心圆圆弧方向上相同。也就是说,假如你从圆心出发到圆弧,在途中将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但如果你只是沿着圆心绕圈,那么在这一圈上你看到的颜色都是相同的。对应下图中的蓝色和黄色圆弧可以说成:黄色圆弧上各点颜色相同,蓝色圆弧上各点颜色相同,蓝色圆弧与黄色圆弧的颜色不同,蓝色圆弧相对接近起点色,黄色圆弧相对接近终点色。0924然后是角度渐变,它是以起点为中心,起点与终点的夹角为起始角,顺时针分布渐变颜色(如下图白色箭头所指)。因此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影响效果,这在所有渐变样式中也是唯一的。从起点出发的每条射线上颜色都相同。对应到下图就是:黄色射线上各点颜色相同,蓝色射线上各点颜色相同,黄色射线与蓝色射线的颜色不同,蓝色射线相对接近起点色,黄色射线相对接近终点色。

5 次浏览
(9-5):模糊/锐化/涂抹/减淡/加深/海绵
(9-5):模糊/锐化/涂抹/减淡/加深/海绵

这里要介绍的6种工具都属于绘制型操作方式,这意味着它们都可以使用Photoshop的各种笔刷。而习惯上我们将能够使用笔刷的工具称为绘制型工具或绘图工具,它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依赖于鼠标移动的轨迹产生作用,因此也被称为轨迹型 绘图工具。0915模糊工具是将涂抹的区域变得模糊,模糊有时候是一种表现手法,将画面中其余部分作模糊处理,就可以凸现主体。下左图是 齿轮的摄影图片,为了突出第一个齿轮,我们将后方两个齿轮使用模糊工具涂抹,得到如下右图的效果。 注意模糊工具的操作是类似于喷枪的可持续作用,也就是说鼠标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越久,这个地方被模糊的程度就越大。模糊工具的其他选项和前面的工具类似,就不再重复介绍了。0916锐化工具的作用和模糊工具正好相反,它是将画面中模糊的部分变得清晰。在上2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模糊的最大效果就是体现在色彩的边缘上 ,原本清晰分明的边缘在模糊处理后边缘被淡化,整体就感觉变模糊了。而锐化工具则反其道而行之,强化色彩的边缘。但过度使用会造成如下图的色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选择较小的强度并小心使用。另外,锐化工具在使用中不带有类似喷枪的可持续作用性,在一个地方停留并不会加大锐化程度。不过在一次绘制中反复经过同一区域则会加大锐化效果。0917注意锐化工具的“将模糊部分变得清晰”,这里的清晰是相对的,它并不能使拍摄模糊的照片变得清晰,大家可以尝试对上 右图中已经被模糊的齿轮使用锐化工具,看看能否还原到最初的效果。说到底这还是由于点阵图像的局限性,在第一次的模糊之后,像素已经重新分布,原本不同颜色之间互相融入形成新颜色,而要再从中分离出原先的各种颜色是不可能的了。热水与冷水融合后还能在还原为各自原先的温度吗?因此,大家不能将模糊工具和锐化工具当作互补工具来使用。什么叫互补呢?比如模糊太多了,就锐化一些。这种操作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达到所想要的效果,反而加倍地破坏图像。就好像我们在以前课程中说过不能将图像先减暗再加亮一样。在Photoshop众多的工具及命令中,有许多彼此间的作用是互为相反的,但绝大多数互为相反的都不能作为互补来使用。包括后面的减淡工具和加深工具也是如此。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一种操作的效果过分了,就应该撤销该操作,而不是用互为相反的操作去抵消。0918涂抹工具的效果就好像在一幅未干的油画上用手指划拉一样,如下左图。如果打开“手指绘画”选项,就好比手指先蘸染一些颜料再在画面中划拉一样。如下右图。绘画的颜色就是前景色。 [+点击放大图片] 

6 次浏览
(9-4):橡皮擦/背景色橡皮擦/魔术橡皮擦
(9-4):橡皮擦/背景色橡皮擦/魔术橡皮擦

0911正如同现实中我们用橡皮擦掉纸上的笔迹一样,Photoshop中的橡皮擦就是用来擦除像素的,擦除后的区域将为透明。其公共栏选项如下图,在模式中可选择以画笔笔刷或铅笔笔刷进行擦除,两者的区别在于画笔笔刷的边缘柔和带有羽化效果,铅笔笔刷则没有。此外还可以选择以一个固定的方块形状来擦除。不透明度、流量以及喷枪方式都会影响擦除的“力度”,较小力度(不透明度与流量较低)的擦除会留下半透明的像素。“抹到历史记录”选项的效果同历史纪录画笔工具〖Y/SHIFT Y〗一样,需要配合历史记录调板【窗口>历史记录】来使用。使用方法可参照《课程#07:使用历史记录画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背景层上使用橡皮擦,由于背景层的特殊性质(不允许透明),擦除后的区域将被背景色所填充。因此如果要擦除背景层上的内容并使其透明的话,要先将其转为普通图层。0912背景色橡皮擦工具的使用效果与普通的橡皮擦相同,都是抹除像素,可直接在背景层上使用,使用后背景层将自动转换为普通图层。其选项与颜色替换工具有些类似,如下图。可以说它也是颜色替换工具,只不过真正的颜色替换工具是改变像素的颜色,而背景色橡皮擦工具将像素替换为透明而已。类似去除物体背景或人物背景这样的操作,在进行合成制作的时候是经常要用到的,而通常的思路都是建立选区,然后消除背景(删除或建立蒙版)。正因为背景色橡皮擦工具有“替换为透明”的特性,加上其又具备类似魔棒选择工具那样的容差功能,因此也可以用来抹除图片的背景。0913如下左图,按照上图的设置(限制为“不连续”、取样为“一次”),将容差设为80%,在1处按下鼠标并四处涂抹,然后设为50%在2处四处涂抹,在涂抹过程中不会抹除物体部分的像素,因为取样中的颜色是青色和蓝色,而物体的颜色是橙色黄色和黑色,都位于1处和2处的颜色及容差范围之外。sample0914.jpg这样就可以在物体周围得到透明的区域,重复操作可去除残余部分。可以在其下方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层,这样残余的像素就看得比较清楚。 [+点击放大图片]这个操作中最重要的选项就是取样,选择“一次”代表以鼠标第一笔所在位置的像素颜色为基准,在容差之内去寻找并消除像素。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在练习EX0801中,如下图。在发丝周围的江水区域进行涂抹,也可以达到去除背景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主体与背景反差较大的情况,反差越大就越容易操作。sample0915.jpg如果想用这个功能来做去除背景的操作,一般来说使用一次之后并不能完全抹除像素,大部分会留下半透明的像素。尽管很淡,但还是半透明的。大家可以将下面的例子实际操作一下就会明白,在叠加了其他的背景后就很容易看出痕迹。因此在达到如下图的抹除效果后,应减少容差,在看似透明的区域再次使用。如有必要就再重复几次。由于Photoshop表示透明的灰白方块不利于检查像素透明程度,建议在下方叠加一个色彩填充层。填充层的色彩应与被抹除的颜色有较大差异,这可以利用反转色差异最大的特点,比如下图中被抹除的江水呈青绿色,那么就建立一个红色的填充层。如果要抹除的背景是黄色,那么就建立一个蓝色的填充层。0914魔术橡皮擦工具在作用上与背景色橡皮擦类似,都是将像素抹除以得到透明区域。只是两者的操作方法不同,背景色橡皮擦工具采用了类似画笔的绘制(涂抹)型操作方式。而这个魔术橡皮擦则是区域型(即一次单击就可针对一片区域)的操作方式。还记得魔棒工具吗?魔棒点击后会根据点击处的像素颜色及容差产生一块选区。魔术橡皮擦工具的操作方式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将这些像素予以抹除,从而留下透明区域。换言之,魔术橡皮擦的作用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三合一:用魔棒创建选区、删除选区内像素、取消选区。下图是魔术橡皮擦的选项,可以看出与魔棒工具是多么的相似。“容差”和“邻近”的作用我们就不重复介绍了。“用于所有图层”如果开启将对所有图层有效,关闭的话就只能针对目前所选择的图层有效。“不透明度”决定删除像素的程度,100%的话为完全删除,被操作的区域将完全透明。减小数值的话就得到半透明的区域。

8 次浏览
(9-3):修复画笔/修补/污点修复画笔/颜色替换/红眼移除工具
(9-3):修复画笔/修补/污点修复画笔/颜色替换/红眼移除工具

修复画笔工具和修补工具,其实都是基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图章工具的派生工具,并弥补了图章工具的一些不足。那么图章工具有什么不足之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图章工具对图案的复制是原样照搬的,即让采样区域和复制区域的像素完全一致。这样有时候在两幅色调相差较大的图像之间使用就会形成很不协调的效果。如下左图,将“静物029.jpg”中的罗盘用仿制图章工具复制到“静物080.jpg”中,看到的最终效果较为生硬。sample0906.jpg、sample0907.jpg0907现在我们使用修复画笔工具〖J/SHIFT J〗,选择一个合适的笔刷,在公共栏中将模式设为“正常”,源选择“取样”,然后按照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先在罗盘图章上定义好采样点,之后复制到蓝色图像中,在复制过程中的情形也和仿制图章一样,可当你结束复制松开鼠标之后,复制出来的金黄色的罗盘就会与蓝色的图像产生交融,形成如下左图的效果。这就是它与仿制图章工具的区别了,打个比方,图章工具只负责将一定数量的人口迁移过来,迁移完就了事。而修复画笔工具不仅迁移人口,还将其渗透到当地的生活氛围中,使新移民看上去不那么“不合群”。也许大家看了这种交融的效果后,感觉和前面图章工具的更改混合模式效果差不多。这其实是错误的看法,首先就这个例子来说,可以用图章工具的亮度绘图方式进行复制,得到如下中图的效果。这样看起来似乎和左图就差不多了。不过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右图的罗盘右边缘还是带有原先较为阴暗的暗调区域,而修复画笔所制作的效果中,罗盘的颜色和深浅完全遵循蓝色图片原先那片区域的色彩基调。我们将如下右图的原图拿来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反复多看几眼,就会觉得中图的色调有些原先是不存在的。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修复画笔的交融效果兼顾了复制前后的图像,在两者间取得平衡。修复画笔的其他选项我们就不介绍了,与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是相同的。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观看修复画笔工具与仿制图章工具两者的区别,我们用几张图片来做跨图像的复制。首先将“人物087.jpg”的嘴唇复制到“人物030.jpg”上。下面第3图为仿制图章工具(绘图方式为亮度)制作的效果。第4图为修复画笔工具(绘图方式为正常)制作的效果。两者的笔刷宽度均为40,间距25%,硬度50%。修改笔刷设定可直接单击右键(选择了修复画笔工具或仿制图章工具前提下)。可以看出仿制图章制作的效果中还可以看到原图嘴部的轮廓,而修复画笔工具制作的效果比较自然。sample0908.jpg、sample0909.jpg、sample0910.jpg 保持两者的绘图方式及笔刷不变,接下来再在“人物032.jpg”和“人物087.jpg”之间复制嘴唇和纹身。第1、3图为仿制图章制作,第2、4为修复画笔制作。在这两个例子中两者的差距就相当明显了。更改了绘图方式的仿制图章工具很容易造成与采样区图像颜色不符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情况。较为生硬。而修复画笔工具制作的效果过渡柔和并且与采样区域的颜色相差无几。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修复画笔工具,经常会在修补图像的时候用到它。不过在使用上它也同画笔一样属于轨迹型,轨迹型绘图工具完全依赖使用者鼠标的移动,虽然灵活,但对于绘制区域边界的把握不够精准,比如上面的例子在复制嘴唇的时候,很容易就将鼻子也复制过来了。虽然减小笔刷宽度可以改善这一点,但较小的笔刷又会增加绘制的时间。0908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可以使用修补工具,修补工具的作用原理和效果与修复画笔工具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它们的使用方法有所区别。修补工具的操作是基于区域的,因此要先那样定义好一个区域(与选区类似)。注意修补工具在公共栏的设置中有一项“修补”,现在确保其选择为“源”,而“透明”选项为关闭,然后如下第1图创建一个选区。和普通的选区一样,这里的选区创建后也可以进行加、减、交叉等修改,其快捷键也相同。加上为〖SHIFT〗,减去为〖ALT〗,交叉为〖SHIFT ALT〗。选区完成后,从选区内开始拖动鼠标(如果在选区外拖动将会重新创建选区),在图像中寻找要复制到该选区的图像,拖动的时候可以在原先的选区中看到复制后的效果。如下第2图。完成后效果如下第3图。如果开启“透明”选项,则会产生如下最右图的新旧像素重叠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公共栏或单击右键菜单中选择利用图案。

4 次浏览
(9-2):仿制图章/图案图章
(9-2):仿制图章/图案图章

首先我们介绍仿制图章工具〖S/SHIFT S〗。仿制图章工具的作用是“复印机”,就是将图像中一个地方的像素原样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使两个地方的内容一致。既然是一个复印机,那就先要有原始原件,才谈得上复印。因此使用仿制图章工具的时候要先定义采样点,也就是指定原件的位置。sample0901.jpg0903定义采样点的方法是按住ALT在图像某一处单击。如下左图,现在1处按住ALT键单击一下,然后在2处拖动绘制,就会看到1处的像素被复印出来了。如下中图。要注意采样点的位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看到虽然之前定义的采样点位于飞机的中部,但复制出来的飞机不仅有中部,也有上下左右各个部分。而大家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在2处拖动的时候,1处采样点也会产生一个十字光标并同时移动,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与我们正在绘制的2处是相同的。如下右图。蓝色区域代表绘制区域,红色区域代表被复制的区域,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家应该把采样点理解为复制的“起始点”而不是复制的“有效范围”。采样点采样点,只是一个点而已。如果称为采样场的话,那就是代表一个范围了。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仿制图章工具是应用到了笔刷的,因此使用不同直径的笔刷(下图中为40)将影响绘制范围。而不同软硬度(下图中为0%)的笔刷将影响绘制区域的边缘。一般建议使用较软的笔刷,那样复制出来的区域周围与原图像可以比较好地融合,如下中图就是,可以看到在尾气及机头的边缘有逐渐淡化的效果。大家可以增加笔刷硬度再试一次,不过那效果一定很生硬。当然,如果选择异型笔刷(枫叶、茅草等),那复制出来的区域也将是相应的形状。因此在使用前要注意笔刷的设定是否合适。如果对笔刷设定还不熟悉的话,建议重新学习课程#03。仿制图章工具〖S/SHIFT S〗实际上经常被用来修补图像中的破损之处。方法就是用周围临近的像素来填充。也可以用来改善画面,比如可参照如下中图的指示,将下左图中人物面部的瑕疵去除,达到下右图“只要青春不要痘”的效果。制作过程中需注意选择适当的直径和硬度。以往我们看到一些明星在照片上的面部皮肤都近乎完美,其实大部分都是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手法的。sample0902.jpg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课程#06中的一幅山羊图片中,曾经消除了位于路面上的几个人物?如下左图和中图。那就是使用了仿制图章工具,将人物附近的树木或其他东西作为采样点,用以抹除人物,达到突出山羊的目的。其中较小的两个人物可以用周围的树木复制,较大的骑红色摩托车的人物要利用树木、草地和路面来复制,可尝试从其左方的路面复制,先去除车身部分。然后从右方的路面复制标志线。这个标志线稍微复杂一些,但大家多尝试几次一定可以做出来。具体可参考如下右图的指示。sample0903.jpg 现在我们挑战更高难度,尝试将下左图中位于小溪附近和土坡附近的动物全部去除。完成后大致如下中图。这种大面积的操作需要注意避免采样点的连续性。如下右图红框内,可以看到几拨草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因为同一个采样点被重复使用多次造成的。有时候可供采样的区域很小,而需要抹除的区域又很大,就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是尽可能使用不同的采样点,而不要总“徘徊”在同一个采样点附近。sample0904.jpg并非只有附近的区域才能做为采样点,在较远的区域中有时也有可供利用的部分,比如下面例图中草坡上的草左右都差不多,那么就可以利用图像左端部分的草作为采样点复制到图像右端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消除连续性的现象。同时注意笔刷大小及软硬的设定,大小较容易掌握,而软硬的效果因为无法预见,因此不容易掌握。一般的规律是:图像中没有边界分明的图像情况下(比如下图草、路、水塘都没有很分明的边界),使用较软的笔刷,这样可获得较好的融合效果。如果图像中具有分明的色彩边界(比如课程#05中绘制的人脸,与背景有分明的边界),较软的笔刷就会造成模糊或半透明的效果,与原先的图像风格不相符,此时就宜使用较硬的笔刷。这个练习如果在10分钟内完成,说明你已熟练。15分钟说明一般。多于15分钟的话,就需要多加练习了。 

7 次浏览
(9-1):图案和图案画笔的定义
(9-1):图案和图案画笔的定义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Photoshop中两大基础概念,分别是选区和图层(图层蒙版),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色彩调整等。大家可能对我们未将通道列为“重点”感到疑惑,这是因为通道虽然有用,但完全不用也不影响大部分的制作,因而相比之下通道在实际当中使用频度不高,尤其是在网页设计中,通道堪称为罕用。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还将遇到Photoshop的“督脉”:路径。学习完路径之后大家就具备了完全的设计能力,而我们的课程也会进入Illustrator部分。位于工具栏中的众多工具中有一些我们已经使用过了,分别是选择工具、移动工具、画笔工具。常用的工具也就是这三种。选框工具的作用是创建选区,需要创建选区就要使用它。而移动工具应该是最常被使用的,因为需要使用它来进行图像的布局。这不仅限于移动,还有与CTRL和SHIFT等按键的组合(如选取图层等)。画笔工具虽然是绘图工具,不过被用来绘制图像这样“直接效果”的机会也不多,而是较常被用做进行修改蒙版之类的“间接效果”操作。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位于工具栏中的各个工具做个介绍,它们的使用机会虽然都不是很多,但它们的使用效果也是不可代替的。有时候就需要用它们来做一些“画龙点睛”的操作。由于介绍的工具繁多,因此与前面的课程相比,本科内容会显得较碎。文字工具将在以后的课程中介绍。首先是绘图类工具。说起此类工具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我们在早先学习过的画笔、铅笔、以及历史纪录画笔,它们就属于这个类别。这个类别的工具都位于工具栏第一条和第二条横线之间。其他绘图类的工具有: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红眼工具、颜色替换工具、仿制图章工具、图案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背景色橡皮擦工具、魔术橡皮擦工具、渐变工具、油漆桶工具、模糊工具、锐化工具、涂抹工具、减淡工具、加深工具、海绵工具。需要注意的是,绘图类工具在使用中都有笔刷的应用,不同笔刷做出来的效果也不相同,如果对笔刷的设定不甚明了,在使用绘图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见难以理解的现象。因此请务必先掌握好我们在课程#03中所讲述的内容。在讲解新工具的使用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图案。图案在后面要学习到的几种工具中将会被使用到。在Photoshop中,图案和笔刷一样,属于一种“全局性”的定义,可以通过多个工具或多种方式调用。是可记忆和可重复使用的,我们要先学习一下图案的定义方法。0901图案的定义过程很简单,打开一幅图像,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取一块区域,如下左图。然后通过【编辑>定义图案】就会出现设定框,可输入图案的名称。如下右图。确定后图案就存储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取,并且不能带有羽化(无论是选取前还是选取后),否则定义图案的功能就无法使用。另外如果不创建选区直接定义图案,将把整幅图像作为图案。在本课后面部分将介绍如何定义无缝平铺图案。 0902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笔刷定义的时候,接触过枫叶、茅草等这类特殊形状的笔刷吗?它们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定义的。所不同的是定义为画笔的图案可以使用任意形状的选区,并且可以使用羽化。创建选区后,通过【编辑>定义画笔预设】就可以完成。如下图。图案下方的数值是这个图案定义为笔刷后的宽度。虽然在笔刷设定中可以自行更改笔刷的大小,但利用原始大小的质量是最高的。因为这样定义出来笔刷也属于点阵格式,放大或缩小都会引起像素重新计算而影响质量(放大导致模糊,缩小导致细节丢失)。在笔刷设定中的“使用取样大小”按钮即是恢复到原始大小的,如果按照这里的例子来说,就是恢复到86像素的宽度。注意定义为画笔的图案将自动转换为灰度,因为笔刷是不能带有原先的色彩的,否则的话就会造成色彩使用上的矛盾。因为在绘制的时候是通过前景色来定义绘制的颜色的。在Illustrator中,定义为笔刷的图案可以选择保留原先的色彩,或选择利用所选颜色来改变图案颜色。还可以用所选颜色与图案颜色融合产生新的颜色。不过由于Illustrator与Photoshop的图像基础不同,Photoshop要实现这个效果比较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新版本的Photoshop可能会加上这个功能。

5 次浏览
(7-11):使用色彩调整图层
(7-11):使用色彩调整图层

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过一个理念,那就是尽量保留最大的可编辑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留图层中的原始图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工具都对图层中的像素有破坏作用。色彩调整类的命令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色彩调整对原始图像的破坏。在Photoshop中打开如下左图的原始图像。然后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降为-100。确定后图像效果如下中图。然后再次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设为+100,得到的图像的效果如下右图。很明显,两个看似可以互相抵消的增减操作并没有使图像还原回原来的状态。类似的操作我们在课程#02中对图像大小进行改变的时候也接触过。这是因为当第一次的操作确认后,图像中的像素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第二次的操作是基于在改变后的图像上的,原始图像中已经丢失的细节是无法找回的。如果只对图像进行一两次色彩调整,那么这种图像损失或许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但如果一幅图像要经过多个调整命令,这种损失就会累加起来,造成严重的失真。这是调整色彩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是出在进行多种色彩调整操作的时候。假如图像先经过了亮度调整,再经过了色相调整之后。发觉早先的亮度调整效果不佳,就必须撤销历史纪录到亮度调整之前,重新设定亮度调整。这样做当然也撤销了色相调整的效果,色相调整也需要重新设定。但问题还不局限在重做与否上。先前我们所不满意的是两者综合以后的效果,那么原先色相调整,也未必就能和重新设定后的亮度配合出令人满意的综合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一幅图像综合应用了多种色彩调整命令的话,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的设定,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改变。这当然是非常不方便的,除非我们操作时候成竹在胸,否则可能要面临多次的重复修改。使用色彩调整图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这两个问题。它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并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0713现在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按钮(下左图红色箭头处),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亮度/对比度”,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调整层。调整层建立后会直接出现设置框,就如同我们前面通过【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所出现的一样。我们将亮度设为-100后确定。图像的效果和上中图相同。图层调板将会出现如下左图的样子(使用了中型缩览图)。其中有一个锁链标志和一个白色方块,白色方块是蒙板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在以后课程中介绍。现在可先不去理会。如果要更改亮度的设定,可双击亮度/对比度调整层的缩览图(注意不是蒙板缩览图),就会出现原先的设置框,如下右图,注意其中的亮度不再是0,而是停留在我们上次操作的-100上。这说明色彩调整层不会像普通的色彩调整命令那样,使用完就“消失”了。而是保存着以前所设定的参数。这样对于今后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比如-100的效果过度,那么下次就可以改为-80。用同样的方法再建立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这样图像就呈现出两种调整的综合效果,如下左图。图中是使用了着色选项将图像转为单色。大家也可自行设定其他效果。图层调板中就有了两个调整层,如下右图(小型缩略图)。现在可通过双击单独改变其中任何一项调整的参数,并且改变时候在图像窗口可以随时看到最终调整效果。这是非常方便的,顺利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就是多种调整效果综合作用的问题。现在我们既可以单独调整,又可以直接看到综合效果了。那这样是否解决了对原始图像的保护问题呢?其实通过下右图的图层调板大家就可以看到,尽管图像目前呈现一种暗棕色效果,但是位于背景层的原始图像仍然是原先的色彩。如果关闭(也就是隐藏,方法是点击图层眼睛标志)两个色彩调整层,就会看到原始图像仍“安然无恙”。虽然色彩调整层是一种特殊图层,但它仍具有普通图层的一些特征。关闭调整层就相当于该项调整无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组合多个调整的最终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下降图层不透明度来减弱调整层的效果。也可以删除调整层。方法都与普通图层的操作一致。0714现在我们打开一幅花朵图像,如下左图,并将它拖动到现有的图像中。 从外界拖入的图像将自动建立为一个新图层,并且在之前所选图层的上方。比如我们之前选择的是色相/饱和度调整层,那么这个拖入的图像就会位于最顶层,如下中图。效果如下右图。下载范例文件sample0704.psd

5 次浏览
(7-10):使用历史记录画笔
(7-10):使用历史记录画笔

我们很早就接触过Photoshop的历史记录功能,也知道历史记录是线性的,改变以前的历史将会删除之后的纪录。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在保留现有效果的前提下,去修改以前历史中所做过的操作。但有一个工具可以不返回历史记录,直接在现有效果的基础上抹除历史中某一步操作的效果。这就是历史纪录画笔工具〖Y/SHIFT Y〗。这个工具在使用的概念上与其他工具有所不同,但只要弄清了过程就不难掌握。首先我们打开一幅图像,这是一幅元宝巧克力的照片。如下左图。下载范例文件sample0703.jpg然后调出历史记录调板。对图像依次进行反相、去色、色调均化3个操作,形成的效果如下中图,同时历史记录调板中也罗列了这3步骤的历史。如下右图。接下来的操作,可以称为对历史纪录的抹除。既然历史纪录有许多步骤,那么在抹除前就必须指定一个步骤作为“抹除到这一步”的历史对象。我们要将菱形的福字还原到打开时候的状态,就是没有经历过反相、去色和色调均化这3步操作的状态。那么就在工具栏选择历史纪录画笔〖Y/SHIFT Y〗,然后在历史纪录调板中点击“打开”左边的消除指示框,如下左图 红色箭头处。这样就指定了“抹除到这一步”的历史对象。接着用历史纪录画笔在图像中需要还原的区域内涂抹,即可看到该区域被还原为打开时候的状态,如下中图。同时抹除的操作也被追加到历史纪录中,如下右图。如果涂抹的效果不是一步完成,那么历史纪录中就会纪录多步的操作。按照这个思路,将消除指示框放在“反相”这一步,然后进行涂抹,所涂抹的区域就还原到反相之后的状态。如下左图和中图。当然,成后历史纪录中又会多出一个或多个使用历史画笔的步骤。注意涂抹的操作将会覆盖以前的抹除效果,因此应避开那些区域。可以再将消除指示放到“打开”(下左图红色箭头处),然后涂抹出两个文字的区域。如下右图,因为较为精细,可以放大图像〖空格 CTRL 单击〗后使用较小的笔刷涂抹。回忆我们在本课前面部分所做的蓝色西瓜,完成后发现装蜂蜜的白色方罐底部呈现了蓝色的效果,如下图。如果完全撤销操作返回重做的话,过于麻烦。此时就可以使用历史纪录画笔,在历史纪录调板中设定好消除指示(应该在改变颜色之前的一步),然后在白色方罐的底部涂抹一下即可。这里就不再做示范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纪录画笔的笔刷设定与我们在课程#04中所学习过的完全一样,除了默认的圆形笔刷,也可以使用各种形状各种特效的笔刷。同时在顶部公共栏中可以设定画笔的各种参数。更改笔刷大小〖[或]〗和软硬度〖SHIFT [或SHIFT ]〗的快捷键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前面就说过,笔刷并不只针对某一工具,而是一种全局性的设定。在以后还有许多工具会使用到笔刷。历史纪录艺术画笔工具也是针对历史的一种抹除操作,但抹除的同时增加了许多特殊的效果。可在顶端的公共栏中设定样式和其他参数。

4 次浏览
(7-9):将灰度转为彩色
(7-9):将灰度转为彩色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彩色转为灰度,除了去色命令以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色相/饱和度调整工具,降低其中的饱和度就可以得到灰度。但对于灰度而言,却无法通过同样的途径转为彩色。如下左图,一个灰度的矩形在提高饱和度之后没有任何变化。这是由于饱和度命令是基于现有色相的基础上的,但灰度中不包含色相,因此饱和度选项对一个灰度色而言是没有调整效果的。需要记住的是,纯黑、纯白也是属于灰度色的。同样无法通过直接的饱和度来调整。勾选着色选项之后,Photoshop就会使用一个单一的色彩替换原图中全部色彩,也包括灰度,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灰度转为彩色,如下右图。 现在试试看,能否将下图中接近黑的色锈迹改为和其他部分差不多的蓝色。大家先自己动手做做看。下载范例文件sample0702.jpg对于这幅图像来说,首先要指定到那些黑色锈迹的区域,然后再行调整。而要指定的话就需要创建一个选区,可以看出这个选区是很难创建的,因为锈迹分布较为细密且不连续。而前面我们在制作蓝色西瓜时候所使用的方法在这里也不适用,因为那是通过改变色相实现的,而锈迹是黑色的,黑色没有色相。0712也可以使用【图像>调整>可选颜色】来将灰度转为彩色,可选颜色命令中可以选择各个分色色彩进行调整。一般在针对印刷品调整中较为常见。现在我们就使用它来改变下图中的锈迹。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地方,我们先创建一个选区,如下左图。然后启动可选颜色命令,在颜色中选择黑色,然后更改一些数值,如下中图,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右图。可以使用这个思路去更改图像中其他区域的锈迹。要彻底消除这幅图像中的锈迹,单凭借色彩调整是很难做到的。观察下右图可以看到,原先黑色的区域被调整为蓝色后有明显的杂点。这些杂点又称为噪点,我们在上一课程中有介绍过,噪点的产生是由于光学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对于黑色的判定不平稳造成的。可选颜命令是基于专业分色原理的。目前让大家来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并且也没有必要,只要知道它可以通过选取单独的颜色进行调整就可以了。比如它可以单独降低图像中绿色部分的青色,而不影响蓝色部分的青色(这句话如果听不懂也没有关系,在以后实际用到时就会明白)。

4 次浏览
(7-8):其他色彩调整
(7-8):其他色彩调整

Photoshop还提供了其他的一些色彩调整命令,对于这些命令我们不再详细介绍,只采取简述的形式。其中通道混和器这个工具目前较难理解,因此暂时不作介绍。在今后应用到的时候再作讲解。并且随着大家对Photoshop和基础概念的日益深化,自己也有可能无师自通的。渐变映射命令我们将在介绍了渐变设定之后再作介绍。可选颜色命令在下一小节中做简介。亮度/对比度其实就是曲线功能的一个分支,用来简单地增加减少图像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去色相当于在色相/饱和度中将饱和度设为最低,把图层转变为不包含色相的灰度图象。反相将图像中的的色彩转换为反转色,白色转为黑色,红色转为青色,蓝色转为黄色等。效果类似于普通彩色胶卷冲印后的底片效果。照片滤镜相当于传统摄影中使用的有色滤镜,可改变图像的色调。效果等同于色彩平衡或曲线调整的效果。但其设定更符合摄影师等专业人士的使用习惯。效果如下图。阈值将图像转化为黑白2色图像(位图),可以指定为0至255亮度中任意一级。使用时应反复移动色阶滑杆观察效果。一般设置在像素分布最多的亮度级上可以保留最丰富的图像细节。其效果可用来制作漫画或版刻画。如下图。色调分离大量合并亮度,最小数值为2时合并所有亮度到暗调和高光两部分,数值为255时相当于没有效果。此操作可以在保持图像轮廓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图像中的色彩数量。使用时开启RGB直方图调板即可看见合并后的色阶效果。如下图。

4 次浏览
共计79条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